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留言反馈
首 页 消息动态 炎都尧乡 烽火岁月 人物访谈 红色百村 红色论坛 红色图志 历史记忆 红色视频 红色旅游 祭奠英烈 红色寻踪 抗战根基 红色文艺
当前位置:首页 > 烽火岁月
烽火岁月
短盘踞难以立足 持久战铜墙铁壁 ——李乃成同志采访记
发布时间: 2015-03-09   浏览次数:1343   新闻来源:红黎城   【字体:

                           吴  建  

 

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李乃成同志,高石河村人,1923年生,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到三区青救会工作,1942年冬,响应边区政府精兵简政的号召,回村任村党支部书记。1946年复出三区工作,历任黎城县第三区、第五区联社主任,山西省公安厅高家堡农场干事、副队长、队长、指导员,黎城县西井公社革委会副主任、核心组组长,县财政局办公室副主任,柏官庄公社主任,县财政局副局长,1984年离休,享受县(处)级待遇。李老是我县为数不多、九十岁以上高龄的离休老干部之一。老人身体康健、精神闪烁、思维清晰、谈吐自如,对其一生重大的经历和挫折记忆犹新。现将李老的抗战回忆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山村数次遭劫   县城两度失陷

 

1938年的正月十五未过,日军就开始进攻东阳关了。当时川军在我县驻有一个师的部队,大都布防在东阳关至响当铺一线进行顽强抵抗。日军一连攻了两三天,硬是攻不进来。日军受挫的情形,老百姓欢欣鼓舞。认为有这样好的队伍保护,我们可以安居乐业了。哪曾想,大汉奸高成祖秘密跑到涉县,帮日本人出谋划策,分两路偷袭黎城。一路是从东南边的宋家庄,沿干河沟取道坟峧、岩井、洪峧河袭占牛抱泉、毛牯山等制高点;一路是从东北边的秋树垣、龙王庙,沿大山沟的上下马家、榔坡、高石河偷袭北顶山、老金峧、三皇脑等制高点。悄然插入川军的背后,与从响当铺正面进攻的部队两面夹击。川军腹背受敌,在弹尽援绝的危急关头,死守东阳关,两千余将士为国捐躯,谱写了黎城抗战史上悲壮的第一页。

在日军东北路初犯黎城的途中,所经过的村庄,都受了不同程度的浩劫,特别是位于大山沟底部的高石河村尤为严重。因为他们要在此村囤兵驻足,南上大山袭占老金峧、三皇脑等制高点。进而一方面夹击东阳关之川军,另一方面狙击、截断从玉石桥向皇后岭增援的川军后续部队。小股日军窜进村子,在这仅六七十户、二百多口人的小村里烧了三十余间民房、烧死三头耕牛、牵走五头大牲口。造成多数村民无家可归,财产损失严重。万幸的是,日军只集中精力攻占山头,人们就近跑进大山躲避,未受伤害。

进关的日军,沿途不断遭到川军和地方武装的袭击,占据主要山头后,也没有敢贸然进城,他们怕反抗武装尾随、聚集、包围,因而先将部队化整为零,沿长邯公路两侧向外辐射扩散,分散进剿每一个村庄。由重炮部队在山皇脑、北顶等制高点架起大炮,从后背对东阳关等处的川军和县城实行狂轰滥炸;在望乡台等处则支起轻、重机关枪向玉石桥自皇后岭段的增援川军疯狂扫射。骤然间,整个黎城盆地硝烟弥漫、火光四起。三天后的正月二十一,日军外围扫荡结束,确信没有大部队尾随后,从东关、靳家街、停河铺等地派出先头部队冲进县城。先在城墙顶的四周架起机关枪,向城外扫射了一阵后,其大部队方才小心翼翼进城。而此时的县城已是一座空城,原在城里边驻的川军、游击队和县政府以及大部分老百姓早已撤向了城外。日军虽占领心切,但他们却非常孤立。前脚占了一座孤城,后脚便是四面楚歌。八路军、游击队在各乡村遍布根据地,对守城日军形成了反包围之势。如:八路军从东山的宋家庄、岩井、东黄须并逐步进至岩南、大八山、董北、东旺一带,前沿只距县城三里之遥。八路军一二九师的三八六旅和决死三纵等部分主力则分散于乔家庄、烟子、南信等村并逐步推进至上、下桂花,离县城仅二里多。还有县区游击队、基干队、乡村民兵自卫队等地方武装星罗棋布,活跃于所辖区域。县牺盟游击队漳河游击队等地方武装还主动在下桂花、北社、古县等地设伏,先后歼敌数十人;配合七六九团夜袭县城,阻击增援东阳关之敌。

在发挥自身管理优势上,日军利用其占据城市和交通干线的优势,严控食盐、布匹、煤油、药品等生活日用品,逼迫县和乡村都成立维持会、发放良民证,企图利用强制、诱骗等手段来达到其强化治安之目的。县、区的抗日政府则与八路等正规主力配合,严控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向城市里流通,利用设关卡、查路条等办法,围困盘踞在城里和各据点的敌人。当时在仵桥、长宁、五十亩、岩头岭等村就设有县抗日政府的哨卡,各村也都在适当地方设立关卡。一方面防止日伪和汉奸等奸细流窜到解放区,另一方面则防止农产品流入敌占区。 在全县军民多方面的配合,沉重打击下,日军疲惫不堪、焦头烂额。盘踞县城仅两个月,于四月二十五日伙同停河铺、东阳关之敌,灰溜溜地逃窜于涉县,县城光复。

一九三九年八月,日寇由涉县长治东西进击,分六路扫荡黎城,第二次占据县城。这次来的兵很多,他们妄图长期占据黎城,先是分兵大力扫荡清剿。所到之处基本上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将所有村庄和主要山岭都搜索了一遍。其次是在长邯公路沿线以及主要制高点的村庄、路口建炮楼、设据点,把占领区划成网格状,便于管理。最后是在其辖区内,利用当地的汉奸和亲日派成立维持会、发放良民证、不定期的搜查抗日分子,强化管理措施,以达到长期统治目的。全县军民立即展开了英勇顽强的反扫荡战斗。一是不断袭扰、打击敌人,把各个据点分割、孤立;二是割电线、拔电杆,切断其通讯联络;三是在公路上挖陷阱、埋地雷,阻断敌人的后勤保障,使其昼夜惊恐、不敢轻举妄动。十二月二十二日,地方武装配合一二九师特务团和七六九团一举攻克浊漳和长邯公路要冲——赵店镇后,次日,又连续进攻县城、东阳关、玉石桥等据点,迫使勉强占据县城四个月的日军,再次仓惶逃离黎境。

 

               

              袭日寇诛汉奸  树威信振雄风

 

在日军占县城前,溃败的川军从东山且战且退,经赵店、漫流河西撤至潞城、长治。县抗日民主政府经石板村撤向西井。县牺盟游击队虽撤出县城,但并没走远,而是一部分随县政府西撤,一部分在县城周边的村子领导和组织区、村民兵基干队、自卫队打游击,袭扰日军。使他们紧缩在城内,不敢出来糟蹋老百姓。游击队还经常瞅晚上敌人熟睡时,派一个小组钻进敌人住地,投几颗手榴弹或打几个排子枪,敌人从梦中惊醒,认为是八路军进了城,又打枪又打炮地哇哇乱叫,整夜整夜不得安生。

在日军短暂占领县城期间,尤其是最初的半个月,民众的抗日情绪非常低落。究其原因有五:一是长期被老百姓看重的川军,溃败撤退,指望不上了。英勇的抵抗,使得他们几乎全军覆没了;二是共产党八路军虽然抗日精神好、民族气节强,但目前他们的力量太弱了,抗不过日军的;三是日寇也采取了一些怀柔政策,施舍一些小恩小惠欺骗、迷惑百姓。如:曾见过个别鬼子,集中训话时给小孩糖吃、路过庙舍也烧香拜佛、碰到了谁家发丧也曾向死者上香、磕头等等。误认为日寇的烧杀抢掠是因反抗激怒所致;四是强迫各村成立维持会,不然就将老百姓集中起来全部杀光。只要服服帖帖,按他们要求当好良民,就能买到食盐、药品、洋火”(火柴)等控制物资;五是一些汉奸、伪军乘机投靠日军,讨好敌人,干起了祸国殃民的罪恶勾当,民众深恶痛绝、影响极为恶劣。

为了扭转被动局面,激发、增强民众抗日信心,在实际工作中壮大实力、提高威信。县游击队在八路军和县委的领导下,一方面积极配合八路军开展游击战、运动战、麻雀战、狙击战等。在城外各村建立根据地,孤立日军。并专门瞅日军休息时进行搔扰,使敌人日夜不得安宁、时时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挤走他们。特别是配合八路军一二九师在二十天之内打了神头岭伏击战和响当铺狙击战等两次漂亮的战斗,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战胜日寇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是发挥自身优势,加大锄奸力度,对那些为虎作伥的汉奸见一个杀一个,将这些害群之马尽快肃清,为全民抗战创造良好环境。

高石河位于黄须的大蟒山背后,成为根据地中的重点村落。几乎每天傍晚都有八路和游击队在村里集中,夜半时分,悄然出动,到玉石桥一带割敌人的电话线、拔电杆;到黄须、停河铺、靳家街、东阳关等据点,打冷枪、攻炮楼。傍明时,三五成群地抬着电线、电杆等战利品满载而归。敌人恼羞成怒,不断派部队到榔坡、高石河一带的村子里搜查、抢劫。村民们在那阶段也习以为常,经常是白天上山躲日军、黑夜回村迎八路。高石河是县游击队驻地,又有八路常在老乡家中来往,鬼子每次进村,都要搜刮民财,抓四、五个人到据点审问。那一阵子高石河村受损失最大,所幸每次军民防守都很到位,所抓都是些痴傻之人,审查也毫无结果,做几天苦力也就被放回家了。

一天,游击队长郑易风带领队伍从后山过来,到了吴家峧村。听说该村的一个叫海水的村长暗通日军、是个汉奸,便找到他要粮。海水平时有日本人作靠山,一看装束是游击队,根本没放在眼里,就傲慢地说:粮食倒是有,只是都给了日军了,你们有本事去城里找他们要去!郑易风一听,顿时气炸了肺,好啊,我们就是要找像你这样的汉奸!当即下令将其抓起来审查。中午时分,在大场上集中全村二百多群众召开公处大会,将这个汉奸游街示众后,代表抗日政府执行枪决。郑易风在大会上作了很长的讲话,深深鼓舞人心,激起全场数次掌声。同时,也给那些左右摇摆的人敲响了警钟。会后,那些地主、富农以及有余粮的户纷纷主动到村公所为抗日献粮、捐款。一举打开了新局面。两三天后,队长郑易风、指导员康武岐率县游击队辗转驻扎于高石河村。

这时,在县城里住的日军,要在乡村征集年轻、漂亮的妇女往城里送,以供鬼子们淫乐。就派东黄须村外号叫塌鼻的汉奸到周围村子寻找。这天他悠转到了高石河村,先打听到一年前出嫁到东黄须王米江的妈家,并在此落脚。碰巧这几天王米江也正在娘家小住,听说是婆家那边来的人,自然是热情接待,不在话下。一番烟茶过后,塌鼻瞅四下无人的当儿,凑向王米江的耳边,低声道出了自己的来意,求她帮忙。并许诺事成之后,将有很丰厚的回报,而且是送的妇女越多,奖励和回报就越大……。王米江越听越气愤,心想:弄了半天自己原来在精心款待着一个为日军卖命的大汉奸!真想拿起菜刀把他杀掉。可眼下家里的就她一个弱女子,根本制服不了面前这个和自己男人年龄相仿的壮汉子啊。一想到在县游击队上的丈夫杨黑蛋,王米江来了精神,他们这段不是正在村里住着吗?我何不先稳住他,悄悄去报告游击队呢?想到此,她假装沉思了一会,然后放下手中的针线活,对塌鼻说:都是一个村的,又有那么多的好处,我愿意帮你这个忙。眼下村里就有几个姐妹,你先在家里慢慢抽烟喝茶,待我把她们约到家里来,如你看合适,马上带走,怎样?”“塌鼻听后心中窃喜,没想到山沟里娶的新媳妇竟这么好作呼。赶忙满面笑容地说:啊呀,给你添麻烦啦,要不我和你一起去鼓动鼓动?王米江制止:那可使不得,咱山里的女人怕见生,你去反而碍事,你千万别动,就安心在家等吧。说完走出大门,急匆匆跑到游击队部报告。郑队长听完报告,立即派队员张引河等三人将塌鼻捉拿归案。据同村的杨黑蛋讲,这个家伙一贯吊儿郎当、游手好闲,经常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日本人来后,出手阔卓、穿着讲究,在日军营出入自如。从事为鬼子提供情报、诱骗妇女等勾当。事实查清后,当即在村里召开群众大会。还通知根据地周围村派代表参加了公判。会上,郑易风代表县抗日政府当众宣读塌鼻罪行,定为汉奸,判处死刑,执行枪决。

经多次锄奸镇压以后,汉奸的猖狂气焰很快就被灭下去了。原先公开当维持会长的,也都不敢干了。城边村子里有个别维持会长的,也是形势所迫、经游击队批准、两面干的假维持,给八路军送情报。

 

              烽火炼出英才     革命后继有人

 

高石河村是我县抗战初期的前沿(与东黄须一山之隔,一九四三年,东黄须为日军所占,而山后的高石河则是县游击队驻地,也是八路军北山至涉县秘密行走、歇脚的通道),又是根据地中的堡垒村。共产党早期在黎城的播火者就在此山沟里播洒了革命种子。

据李老的回忆,村里在一九三七年就有了党的活动,一九三八年时,这个仅有二百八十来口人的小村,就秘密发展了十五六个党员,就按现在的水平也不能算少。村里的王三祥三八年入党,当时组织派他到龙王庙沟的秋树垣村建立我县第一个抗日编村试点。因他是个文盲,自感力不从心。第一任村支部书记的王志道,爽快地对他说:不要怕,我跟你去。有甚难事,咱共同解决。总不能让组织失望!经二人艰辛努力,很快完成了任务。后王三祥继续任秋树垣村村长,编村移至长宁,王志道任村长。

一九四零年是李乃成一生中难忘的一年。这一年,十七岁的他由李交台等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年冬天,他首次走出山沟来到庄头的庙里参加了二十天的党员培训。后又转移到北社庙里的党校,进行了半个月的纪律培训。八十来个人全部按部队的生活节奏进行训练。每天吃的是黑豆、高粱和二八糙米饭。睡得是铺麦秸的大地铺。还要到孔家峧的大山上砍柴,用来烧火做饭。这些来自全县的党员,彼此之间只许互通姓名,一律将各自所在的区、村保密,不得相互提及。培训回来后,他便到三区的青救会工作。

一九四二年夏,鬼子大扫荡结束后,李乃成又被派往涉县下温村的抗大六分校学习了一个月。此间正赶上在赤岸村为刘伯承师长举行的五十大寿活动。有幸观看了先锋剧团的大型剧目《谁的罪行》等精彩演出。学习期满回到区上,正赶上区里的第三次精兵简政,工、农、青、妇各救会合并为救联会。李响应组织号召,回到了高石河。他继续带领村民坚持抗战,直到鬼子投降。

一九四三年是全县抗战最残酷、困难的一年。因内部肃反扩大化,王志道同志被错整为国民党。危难关头,李乃成担任了村里的第二任支部书记。五月,日军开始对太行根据地实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这天清早,李乃成刚刚带领村民搞坚壁清野,先后将村里两万多斤公粮和男女老少分散转移到各个山沟,就看见对面郭峧岭上,来了黄丫丫的一大片日军。在他们藏身的那个小窑上边的山顶上也有一群日军往下奔跑。丈数高的小窑顶上,虚土和石块被皮靴踩踏、脱落在窑口前,多亏窑口的柴草和树枝伪装的好,在他们脚下也没被发现。

就在这一次,五月十五日,三八年首批入党的民兵、地下交通站情报员李交台同志,在前往吴家峧秘密交通站,为八路军送情报的途中,迎面遇到了日军。李急中生智,将情报含入口中。日军逼其吐出,他索性吞咽入腹中。日军将他抓进县城,严刑拷打,他宁死不屈,英勇就义,当时他年仅二十岁。

也在这一次,有两个八路军,赶着一百多只羊在山沟里关爷庙中隐蔽。被日军搜山部队发现,俩人奋起反击,在丛林中与敌搏击,打死打伤多名鬼子后,终因弹药耗尽、寡不敌众,壮烈牺牲。鬼子又关门放火,将羊全部烧死于庙中。

还在这一次,村上又有四五个无辜百姓被抓到四桥沟,深夜,趁看管的鬼子打盹的当儿相继逃向深山老林,后辗转回家。

从一九三八年正月到一九四三年五月的五年中,日军大扫荡黎城六次。乡村和据点之间的小突袭无数。在实行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中,拒不完全统计:共死伤群众3605人,其中杀害1684人,致伤1921人。被劫持967人。因战争致病、饿死的2430人。总计近7000人,占当时全县总人口的7.5﹪。还有2.05万间民房被烧毁。40多万担粮食被抢劫或废毁。至于家畜、家禽、衣物、金银首饰等物品更是不计其数。小日本在黎城这块红色土地上罪恶累累,罄竹难书。

 

               (根据李乃成口述整理)参阅文献:<<黎城大辞典>>

 

分享到:
0
上一篇: 疑 兵 智 破 三 皇 脑
下一篇: 平头沟 繁忙惊险的抗战岁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