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留言反馈
首 页 消息动态 炎都尧乡 烽火岁月 人物访谈 红色百村 红色论坛 红色图志 历史记忆 红色视频 红色旅游 祭奠英烈 红色寻踪 抗战根基 红色文艺
当前位置:首页 > 抗战根基
抗战根基
黎城牺牲救国同盟分会纪略
发布时间: 2015-03-08   浏览次数:1755   新闻来源:红黎城   【字体:
董魁生

一九三六年.一八五周年纪念日,在太原成立了“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它是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的抗日革命组织。

一九三六年末到一九三七年初,牺盟会即在黎城发展会员,第一批加入牺盟会的是黎城第一高等小学校的学生乔献捷、高熙、高珂、李惠明、连根田等十余人。寒假中,他们曾到城南、董北等村进行抗日宣传。春天,在县城的庙会上,也多次作街头讲演,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六月二十日前后,省牺盟总会派李旭华(武乡人)、吕风彩(交城人)来黎城任牺盟特派员,正式成立了黎城牺盟救国同盟分会。牺盟分会会址开始在城内大南街文庙内,后又移到火神庙。工作重点是向城乡各阶层人民进行宣传鼓动,把日本侵略东三省的惨痛事实告诉群众,为了不作亡国奴,要人人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如开展每人捐献一把米运动等。同时,积极发展牺盟会员,建立区、村牺盟组织。特别是“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平津相继失守,日寇沿平汉、平绥两路进逼山西。形势十分紧张,而国民党的华北守军却节节败退,使黎城处于兵荒马乱之中。全县人民积极要求抗日,在北平、太原、长治等地读书的一些青年也陆续返回家乡。他们大部分是具有民族正义感的青年知识分子,有的在学校已受到马列主义的影响,在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严峻时刻,便相继加入牺盟会,有的担任了牺盟协助员,如李时哉、乔孟昭、郑晶华、李占元、史纪言、杨蕉圃、康丕烈、张岷山、郑易风、王野风、张耀华、王恒福、任飞、李启彦、王俊士、李振经、高谨斋、李金权等,大大加强了牺盟会的力量。在牺盟会的宣传、发动和组织下,全县的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村村建立民族革命室、救亡室,并建立地方抗日武装——黎城牺盟游击队,总队下辖四个队,有四百五十余人,领导人大部分由牺盟会员担任。

十一月初,吕风彩调回沁县中心区,由赵伯庸(河北省迁安县人)来黎任特派员,并作为黎城牺盟分会的总负责人。

一九三八年二月十九日(农历正月二十日),日寇占据黎城县城。黎城牺盟分会机关随同县抗日政府由中庄、南委泉转移到西井。三月份,因为县政府的一些科、局长不积极抗日,经常打麻将,在粮食、经费等方面对牺盟会进行刁难,牺盟会员便在西井把他们扣押起来。县长何公轸在横岭村闻讯后,立即带人赶回西井,收缴了牺盟会的枪支,并将程剑、李时哉等扣押起来,后经史纪言和一二九师工作团负责人王谦从中调解,才将程剑、李时哉等放了,此即“西井事件”事件发生后,双方均派人到沁县中心区报告,不久,赵伯庸奉调回沁县中心区。又不久,赵因托派嫌疑罪名,在中心区被处决。四月份,李旭华也调到武乡工作。

七月,李时哉任黎城牺盟特派员,这时日寇已退出县城,牺盟分会会址设在城内鼓楼街唐二孩宅内。这时的牺盟协助员有李静波、乔孟昭、郑晶华、郑立阁、靳锡九、李蔚芝、王野风、史厥文等。各个编村也都派有牺盟工作员。在党的领导下,牺盟会在推行减租减息,合理负担政策,建立自卫队等各项工作中,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十一月,乔孟昭调任黎城牺盟特派员。年底,阎锡山慑于牺盟会力量的日益发展壮大,便提出在各县恢复“公道团”。黎城的“公道团”恢复后,由牺盟协助员李静波任团长,为党所掌握,公道团名存实亡,后来又与牺盟会合并,改称“牺公会”,领导权仍然掌握在党的手中。

一九三九年七、八月间,华逸调任黎城牺盟特派员,后来徐林翰又任特派员一个月余。当十二月政变后,牺盟会的工作已接近尾声。

一九四〇年春,李先唐任最后一任黎城牺盟特派员。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根据上级指示,黎城牺盟分会在党的领导下完成其历史使命,便宣告结束。

分享到:
0
上一篇: 抗战时期的黎城儿童团
下一篇: 在八年抗战中的我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