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留言反馈
首 页 消息动态 炎都尧乡 烽火岁月 人物访谈 红色百村 红色论坛 红色图志 历史记忆 红色视频 红色旅游 祭奠英烈 红色寻踪 抗战根基 红色文艺
当前位置:首页 > 抗战根基
抗战根基
秉实创办纪念馆,再现金融史实篇
发布时间: 2016-12-21   浏览次数:45503   新闻来源:红黎城   【字体:

(关于对邯郸人行举办“冀南银行纪念馆”史料中的几点看法)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郭先伟

    在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七十周年来临之际(1948年-2018年)我有幸参阅了邯郸市人行中心支行,为创办“冀南银行纪念馆”所发表的部分资料。为了秉实创办纪念馆,再现金融史实篇,更为不忘初心,大力宏扬冀南银行的光辉业绩,本人仅以一个作家学者的身份,代表太行人民与冀南人民共同表示祝贺,并舍去奉承的甜言蜜语,提出几点看法,望以斟酌。

一、冀南银行总行在邯郸的时间与贡献:

按中国金融史记载与《邯郸金融》2014第2期51页总行迁移年表中确认:“在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8月(底),冀南银行总行从小寨村迁往涉县索堡,1945年12月,迁往武安,1946年3月迁往邯郸”《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简史》中记载:“1948年5月,冀南银行与晋察冀边区银行合并,组建了华北银行,同时冀南银行迁往石家庄办公”。这就说明:冀南银行在邯郸的时间为1946年3月至1948年5月,共2年零2个月。至于涉县的索堡与武安,当时隶属河南省,新中国成立后,武安涉县载着历史的业绩,划归河北省辖,这段历史应以说明即可。

邯郸对新中国金融的贡献是具大的,首先在1947年3月至5月,中共华北财经会议在邯郸首次召开“联合会议”,吹响了大联合的号角,第二是冀南银行从邯郸走向石家庄并以其为基础合并晋察冀边区银行,成立了华北银行,成为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行,并以冀币成为全华北的本位币,实质上成为人民币的前身,对这一丰功伟业,应该放到主题上宣传。

二、冀南银行总行的迁移问题:

在《邯郸金融》中,存有重大史失:首先混淆了“转移”与“迁移”的界线。人所周知,在抗战的艰苦年代“转移 ”是家常便饭,冀南银行在冀南失去生存的条件下,才将拟建的冀南银行秘密设在太行深山中,从1941年起,日军只知冀南银行在太行,但却找不到,便对太行山区,实行了几次大“扫荡”。银行不得不以“马背银行”分散转移,所转移的地方太多了,难到分散转移都成了“总行迁移”?那可不止何广利同志所说的几处,特别是对1942年5月,日军夏季大“扫荡”,冀行一些领导与同志分散到麻田,后随总部突围,仅一个多月时间也说成“迁移”,按这样说,对冀行转移过的南宫、威县、内邱县、油盆、弹音、王盆、摩天岭、赤岸、白鹿角、西井镇、东崖底、宽嶂山、清泉、霍家庄、和顺拐儿镇、松烟、 石灰窑(辽县)等近百个转移过的地方,岂不都成了“总行迁移”了吗?再说按何广利同志所划的“总行迁移线路”一连三次出现“回到小寨总行”既认为“迁移”(意为搬家)又为何三次回到小寨呢?希望慎重考察,万不可牵强历史,闹出笑话,因为“转移”与“迁移”对邯郸纪念馆并无大碍。 

三、关于其它史实问题

1. 对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的准备金,这项重大史实应引起重视,给予补充,来说明冀行的贡献。

2.对冀南银行与晋察冀边区银行合并的货币比价,未能重视,更未说明晋察冀边币为何在1947年至1948年前半年,印刷了8000多亿元的千元,五千元大额货币,发行到何处?为何不能印刷新版人民币?应与说明。

3.《 中国革命根据地印钞造币简史》中记载:“1948年至1949年,第二印刷局(原冀南银行印钞厂)共印制人民币伍元劵(帆船图案)金额:1893.05亿元。印制人民币贰拾元劵(打场图案)金额:4724.3亿元,两项合计金额:6617.35亿元(不包括壹元、拾元)相当于冀南银行九年发行冀币两千亿元的3倍多,如此之大的贡献,应该体现出来更好。

4.在印制首版人民币前,南汉宸行长指出:“......还要设计出票版图案,选定好纸张等等.....”(摘自《邯郸金融》2014第2期、总30期39页中段)对这项重要指示,原冀南银行造纸总厂黎城石背底(包括源泉、源庄、茅岭底)的半机械化造纸设备,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已遥遥领先,在中国北方独一无二,如此桂冠,不可遗漏。

5.《邯郸金融》2014第2期39页倒数第3行记载到:“1948年12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贴出布告,宣告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发行全国统一货币人民币,南汉宸同志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总经理,副总经理为胡景沄、关学文。”这里有关学文吗?希望认真查对。

6.河北省收藏协会,红色收藏委员会副主任卫庆前同志,在《邯郸金融》2014第2期发表“新中国金融摇篮------冀南银行一文中(第44页中段)说:“1938年冬,冀南银行筹建人员从邢台南宫携印制器材,突破封锁线到达山西黎城县西井村.......”这句话有两个失误,一是学员为“冀南财经学校”而不是“冀南银行”,那时冀南银行还未开始筹建,第二个“携印刷器材”更是错误,学员们在艰苦的转移中,多次遭到日军袭击,陈庚旅长的妻子,财校政治指导员王根英同志在突围中牺牲,白天露宿,夜晚行军,艰难地跨越了4省18县,才按129师师部指定的地点到达西井。(见《回忆冀南银行九年》136页,李玉峰、檀书韵的回忆文章)正如记载所述:“......学员们边战斗边学习,由于经常处于游击环境,也没有固定的校址,更谈不上什么教学设备,条件十分简陋,大家席地而坐,,露天听课.....”试想,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转移,又怎能携带笨重的石印机与器材呢?

7.关于对“冀南银行总行”“路西行和路东行”的历史定位,在《回忆冀南银行九年》375页徐国珍回忆:“路东行工作开辟”与380页刘呜阁的回忆,还有385页翟宝锷的回忆等等证明:“1939年9月,冀南银行的同志们在胡景沄副行长带领下,赶着40多匹骡马,驮着60万元冀币,从黎城出发,到冀南地区组建路东行。”666页董渡峰同志回忆:“1939年12月冀南区党委调他到路东行筹建工作,直到1940年3月,印刷厂在威县宣告成立,并逐渐开始印刷业务。”众多史实足以说明路东行的建行印钞时间。

8.《冀南银行》大事年表,编著时间为1989年,当时由于形势与条件所限,未能广泛收集更多的资料,所以在上下册90万字中,基本是以当初几个分行的表格为基础所著,而对邓小平题写“冀南银行”、“总行于小寨村成立”、“冀南财校从南宫出发跨越四省十八县到达黎城西井”、“西井金展会”和“印制人民币”等等特大事件落笔,又怎能以此为“蓝本”搬来作为《冀南银行年谱》呢?难道只以部分资料,舍去总行在黎城驻扎的6年与印钞厂在黎城坚守11年之久的历史,能说明《冀南银行大事年谱吗?》换句话说:在6年与11年之久难道就无大事可记吗?

冀南银行:萌芽于冀南南宫、成立驻扎坚守于太行黎城、大合并时从邯郸走出,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这是不可违背的历史大框架,是宣传的总纲领。

还有许多存疑,错史之处,未能细说,希望多查各种史料,将“冀南银行纪念馆”办成无愧于世代的红色纪念馆。


                                                                                             2016年12月,于晋中市

分享到:
0
上一篇: 黎城牺盟游击队出击平汉线的故事
下一篇: 为什么说八路军黎城核心根据地就是太行山上的“井冈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