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留言反馈
首 页 消息动态 炎都尧乡 烽火岁月 人物访谈 红色百村 红色论坛 红色图志 历史记忆 红色视频 红色旅游 祭奠英烈 红色寻踪 抗战根基 红色文艺
当前位置:首页 > 炎都尧乡
炎都尧乡
溯源“古黎”
发布时间: 2017-05-13   浏览次数:69578   新闻来源:红黎城   【字体:

范支田  李银烁

 黎城,世称“古黎”。然而,古黎源头起自何时却说法不一。有人以“西伯戡黎”为由,认为古黎起自商代;也有人以尧生于黎城为由,认为古黎起自尧帝时代。

 为此,我们查阅大量史书与考古资料,寻获了一些能够明晰认识古黎证据。

 古籍《说文》载:“黎,殷诸侯国也,在上党东北。”《括地志》云:“故黎城,黎侯国也。在黎城县东北十八里。”《尚书》载:“西伯戡黎,《孔传》曰:‘在上党东北18里’。”诸多史书皆言今之黎城系商周时的黎国。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载文:“文王战败西戎混夷,又灭了附近几个敌国,拓境到密(甘肃灵台县)、东北到黎(山西黎城县)……”

 明·弘治《潞州志》曰:“黎城县,古黎侯国,《尚书》西伯戡黎即其地。春秋时为赤狄潞氏所逐、寓于卫,晋灭赤狄,复立黎侯。”

 2006年,山西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黎城塔坡水库西发掘出大量的西周古墓文物,经专家细考为黎侯古墓的随葬品,尤其是青铜器上的铭文“黎侯宰赢作宝壶永用”,确证史志记载,黎城是商周时代的黎国,西伯戡黎就在黎城县域。黎城西周古墓地成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然,有人以《大清一统志》《太平寰宇记》为据撰文,认为黎城县的黎国是晋以后的黎国,为古黎国,由长治县迁徙而来。长治县西南黎侯岭下的黎国,才是商周时的黎国。然而《大清一统志》虽提出“黎国,本在长治县西南黎侯岭下”,却又自疑:“至晋立黎侯,或徙于今黎城县。”而《太平寰宇记》则肯定说:“于上党县则曰本黎侯国,即西伯戡黎之所。于黎城县则曰古黎国,晋荀林父灭潞立之黎侯,非商周黎侯国故地也。”

 赤狄潞氏侵夺黎地和晋侯灭潞复立黎侯,皆发生在我国春秋时代中叶。其时,周王室虽已衰弱,却仍具封侯立国的权力。晋景公当时虽为较强诸侯之一,尚不敢不以“尊王攘夷”的旗号行事。晋伯宗曰:“狄有五罪,夺黎氏地其一也。”伯宗之言,既证实《潞州志》记载正确,也说明在周室之下的晋侯灭赤狄潞氏有其理由,而非冒天下之大不韪。由此,笔者认为《大清一统志》与《太平寰宇记》的记述不能客观地反映历史,是以不足为凭。

 明·弘治《潞州志》还载曰:“古黎,商名。”黎城既于商朝就称作“古黎”,说明在商朝之前就有黎国存在。西伯戡黎之时,就不能成为古黎历史的起始点。

 黎国,也称作耆国。古来多认为黎国和耆国系同时代的两个名称,都是炎帝所建。有史书对“黎”“耆”两字予以通假字解释。其实,黎国、耆国是不同时代、不同人在黎城境域建立的两个国家。耆国是炎帝进入中原后建立的国家,黎国则是后来九黎族建立的国家,地址都在黎城境内。

 《纲鉴会纂·三皇篇》曰:“神农,其初国伊,继国耆,合而称之,又号伊耆氏。”《辞源》也说:“伊祁,复姓,亦作伊祈·伊耆。”《史记·五帝纪》曰:“伊耆,古帝名,北齐熊安生、南朝梁皇侃都说伊耆即神农。”由此证明黎城的耆,与炎帝祖先的姓祁是有关系的,耆国之地是以人而得名。

 黎城县的柏峪村,古代称为“百谷村”,系炎帝最早发现五谷的地方。所以隋代《重营九级浮图碑》载曰:黎城为“炎帝获嘉禾之地。”黎城县城北面的北坊村古炎帝庙内塑有手捧五谷杂粮的炎帝像,也说明炎帝在黎城始创了农耕文明,可见炎帝于黎城的影响之久远。

 范文澜的《中国通史》记载,九黎族是南方部族,由九个部落联盟组成,蚩尤为首领,力量较为强大,进入中原与中原的部族发生冲突。黄帝率兵在逐鹿打败了九黎族,并杀死蚩尤。九黎族中一部分人退回南方,另一部分人退居于太行山漳河一带,以九黎族为主与留居在黎城的炎帝后裔共同建立了黎国。

 1958年、1982年、2000年,山西省文物考古专家与长治市相关部门,先后在黎城县靳家街、北泉寨、仵桥、赵家山等地进行了考查,发掘出上自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下至夏、商、周三代以及唐代文化的诸多文物,其中以龙山文化为主,仰韶文化次之。据考古资料介绍,仰韶文化属于炎帝文化时代,距今约6000年,龙山文化属于尧帝文化时代。

《中国简史》记载,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是公元前841年,但历史却是以最早的猿人化石时代算起。笔者认为,既为“古黎”,那么历史就应从地下出土的仰韶文化时代算起,民间所认为的尧帝时代等皆不应视为黎城历史的起始点。

  综上所述,黎城县是“炎都尧乡”的所在地,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一万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黎城之地繁衍生息,并脱离了野蛮和蒙昧,走上文明之路

 

分享到:
0
上一篇:   靳家街文化遗址 ――史书上看不到的远古实物资料
下一篇: 长治炎帝文化研究会黎城研讨会召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