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留言反馈
首 页 消息动态 炎都尧乡 烽火岁月 人物访谈 红色百村 红色论坛 红色图志 历史记忆 红色视频 红色旅游 祭奠英烈 红色寻踪 抗战根基 红色文艺
当前位置:首页 > 抗战根基
抗战根基
运筹杨家庄 决胜神头岭
发布时间: 2015-03-10   浏览次数:37454   新闻来源:红黎城   【字体:
1938年3月,侵华日军攻占了邯长公路沿线,作为晋西南敌军从平汉线取得主要补给的交通线的邯长公路,日寇日夜运送军用物资和兵源,十分繁忙。受总部指示,我八路军129师决定创造战机,沉痛打击日军。

    1938年3月16日,八路军征战史上著名的神头岭伏击战打响了。先是我第769团第1营在当地游击队的配合下,突然袭击黎城县城。吸引潞城、涉县增援之敌。涉县援敌刚过东阳关,便发现我769团设伏部队,双方交火后,日军稍事抵抗,便龟缩回涉县。而潞城之敌得知黎城被袭,随即抽调步骑兵1500余人向黎城增援,被埋伏在神头岭一带的我军129师主力部队386旅771团、772团和补充团予以痛击,战斗持续约7个小时,除百余敌人向潞城方向逃跑外,其余全部就迁。此战,共歼敌军1500余人,毙伤、俘获骡马600余匹,缴获各种枪枝500余件。不仅有力地打击入侵晋东南日军的确嚣张气焰,破坏敌军的交通线,为策应我军115师在晋西的作战起到积极作用,有效地钳制日军向黄河西岸和南岸的进攻,是八路军抗日战争中创造的“吸敌打援”的成功战例,神头岭因此成为日军的“伤心岭”。

    那么,被称为“军神”的129师师长刘伯承究竟在哪里指挥这次战斗呢?多年来,成为黎城“红色百村”工程的具体负责者县人大主任孙广兴心头绕不过去的一个结。为了探寻师指挥部所在地,他深入乡村,走访了许多老人,终因时间过长,当年参战的老游击队员均已不在人世,答案不得而知。

    2012年12月份,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孙主任到基层开会时,有人告诉他说:记得看《刘伯承传》时,发现当年神头岭伏击战的师指挥所就在黎城的杨家庄村。听到此消息,孙广兴主任异常兴奋,当场就给上遥镇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打了电话,让他负责深入调查。第二天,谨慎起见,他又给老朋友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伯承文选》和《刘伯承年谱》课题组副组长魏碧海主任发了信息:“魏主任,昨有人反映刘伯承、邓小平、李达曾在黎城杨家庄住过,《刘伯承传》中有记载,是从这里到正社旅部指挥打神头岭伏击战的,我没有刘传,不知对否?”魏碧海主任随即给孙主任回了短信:“孙主任:刘传中确有设指挥所于杨家庄之记载,时间是1938年3月14日”。

    得到进一步确认后,129师神头岭伏击战指挥部的修缮工作在杨家庄随即开展,关于刘伯承在杨家庄村运筹此次伏击战的深入调查却没有就此终止。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有关人员采访了襄垣县小交村84岁的老人王翠英老人和杨家庄村38年老党员武小心的孙女武淑英,以及杨家庄村八十五岁的老支书杨文喜(已故),同时还重点观看了曾经在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八路军》第十集和《刘伯承元帅》第二十集。拨开历史迷雾,刘帅指挥神头岭伏击战的前后经过便逐渐清晰再现。

    那是1938年3月,初春的一场小雪给浊漳两岸的太行山披上了薄薄的银装,沿着蜿蜒蛇行的河边小道上的积雪早已经被一队队穿着灰色军装的队伍踩得无影无踪。当时浊漳两岸的襄垣的东宁静、西宁静、强计和黎城的石板、渠村都住满了八路军战士,最引人注目的位于浊漳北岸的杨家庄村来了几个骑着高头大马将军模样的军人,就住在杨家庄村的杨桃气家的“五门相照”院子里。使村民们感到最为神奇的已经不是院门口的岗哨,而是门前老槐树上架起的十字八道的电线,村里的麦场上支起了大锅。然而,村民们却无从知晓,一场“吸敌打援”的伏击战正在孕育(以上文字根据王翠英老人和杨文喜老人以及武小心孙女武淑英口述整理)。

    3月14日,沁县白家沟八路军总部会议上,朱总司令讲道:为了尽快在晋东南开辟新的根据地,为了减轻党中央来自山西的压力,必须严厉的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在分析敌我在晋南的军事态势时,左权参谋长讲道:同志们,进攻晋南的日军第一O八师团,是沿着邯郸经武安、涉县、黎城、潞城、屯留、良马等向临汾这条大道出击的,为缓解晋南的压力,同时,也为了支援黄河河防,我们必须集中兵力切断这条运输通道。之后,129师副师长徐向前向朱德和彭德怀回报说:129师,日前以经奉命南返,日前进到襄垣以东的浊漳河畔,设师指挥所于杨家庄,所属各旅都在休整待命。接着邓小平汇报作战计划:伯承同志留在师部,正在做这篇大文章。听了汇报后,朱总司令讲道:你们的作战方案成熟后,一定要报总部核准后再行动。(以上文字根据电视剧《八路军》第十集整理。)

    浊漳河畔,设于黎城杨家庄村的师指挥所的作战室里,墙壁上悬挂着缴自日军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邯长大道被红笔醒目的勾了出来。刘伯承翻阅着来自各方的敌情通报和本师部队的侦察报告,不时用放大镜审视着墙上的地图。不长时间,一个作战方案在他心中形成了。

    杨家庄指挥所里,刘组织李达和陈赓召开会议,先是询问了李达总部的意见,之后,他讲了他的方案,他说:总部令我师进攻东阳关至潞城一线敌人,在具休的战术上,我和总部首长有不同意见,我的意见是攻打黎城,吸引潞城和涉县的敌人出援而予以伏击。部署上以第769团一部为左翼队,于3月16日拂晓前袭击黎城,主力则伏击涉县出援之敌。陈赓你的386旅为右翼队,埋伏在神头村附近,伏击潞城出援之敌,战役的重心在神头岭。

    听了刘师长的作战方案,陈赓激动地说:这是一着高棋,这个完整的作战方案,我看可以上报总部核准了。然而刘伯承却摆了摆手说:我说的还只是纸上谈兵呀,还是那句老话,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从地图上看,神头村依坡而建,一条公路从岭下穿过。把伏击部队摆在岭上,居高临下,是很理想的伏击地点。但三个团的兵力如何部署呢?于是他们决定还是进行实地堪察一下再做出决定。

    随即,他带领李达、陈赓等人,随即对神头岭一带的地形进行了实地察看。到神头岭南一看,他不禁长叹一声:“粗枝大叶可要害死人呀!”,因为实地考察和地图上标的并不一致,因为当时地图上的标的是马路,而现在的公路并不在岭下,而在岭上。于是能否在神头岭设伏,随行人员有了争议。刘伯承并没有激于表态,而是围着山梁绕了一圈,又带领大家登上黎城北面的三皇垴,察看了四周的山峰、沟壑和道路。回到原地,他决然地说:我的意见是计划不变,理由有三:一、兵法上说“兵者诡道、去留不定、见机而作,不得尊常”。当敌人以为地形不利而疏于防范时,我仿一反常态,可收出敌意外之效;二、利用公路旁的旧工事来解决部队的潜伏问题。工事离公路近只20米,远则不过百百米,敌人天天来往地山梁上,对此早已司空见惯。只要部队严密隐蔽,不会暴露;三、地开狭窄,我方兵力难以展开,但敌人的技术兵器更难展开,骑兵也没法左右机动作战。

    于情于理的分析,使在场的人心悦诚服,设伏神头岭的决心就这样定了下来。黎城西部的仅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杨家庄也被载于史册。

分享到:
0
上一篇: 黎城:磁武涉林反顽斗争大本营
下一篇: 军民联手战旱魔
返回